10月中旬,闽北的气温已经开始降了下来。隐藏在大山中的光泽县,却热度不减,吸引着一拨拨的客人,从省会福州、北京甚至国外专程赶来。他们都想亲眼看看,一年前登陆深圳中小企业板的圣农发展,是如何在这座山沟小城里培育出中国“鸡王”。
据圣农发展公告披露,该公司是我国目前最大的自养自宰白羽肉鸡专业生产企业,肯德基在中国前三大鸡肉供应商之一,并已成为铭基、福喜、德克士的重要供应商。圣农发展最新的财务数据是,今年虽遭受水灾影响,前三季度仍实现销售收入14亿,同比增长40.84%;前三季度净利润达1.5亿元,同比增长7.13%;今年第三季度单季度8097万元的净利润,则创两年半来最好业绩。
从武夷山机场出发,车轮在盘山公路上穿梭,两个多小时后,到达圣农集团的总部。背靠山,前望水,绿意在山间飘荡,细雨在空中盘旋,勾引着来客生出留下久驻的冲动。“喝着甘甜的水,吸着天然的氧吧,吃着美味的饲料,我们的鸡可幸福着呢!”圣农创始人、圣农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傅光明大声对说道。
这个粗线条的描述显然不是问题的全部答案。傅光明27年培育出中国鸡王的部分秘密,隐藏在他目光所向的群山之间,以及在那几座现代化工厂的操作间内。
■ 打造农业工厂:
鸡蛋进去 鸡腿出来
养鸡并非当地传统,靠山取材的传统编织业,才是当地人认为的正业。也许正是这个原因,傅光明在选择这个产业时,才会不由自主地走上一条工业化养殖的道路,而非时下流行的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
若干年前,曾有一个相声,说的是工厂自动化后,工人们从机器这边送进一头猪,从那边就可以拿出火腿肠。事实上,这套技术,在圣农早已经实现。只不过,它的周期要更长一些。“我们的整套流水线,不仅从生鸡到熟食,还延伸到饲料、种苗。”傅光明说。
这个产线链条从光泽城北的饲料厂开始,延伸到山里的饲养厂,再转回到城东的屠宰厂、熟食厂,最后经专业物流链条,运送到自己的终端或客户手中。
饲料厂紧挨着铁路线,豆粕和玉米等鸡饲料原料从火车站台的一个专业运输通道直接运入厂区贮存。通过一套自动化设备的粉碎、配比、搅拌等程序之后,饲料出厂后被直接运到养鸡场送入饲料贮存塔。技术人员强调说,为了保证饲料的营养,饲料厂基本采用按需生产的模式,仓库最多贮存3天的饲料。在这个过程中,基本不用人工,避免外来细菌传染。
出了饲料厂,车子又开始在山间盘旋。即使是圣农的工作人员,如果不是专门负责这块工作,即使在路边见到蓝顶白墙养鸡厂的标志性外观,也很难找到进去的路。幸亏司机师傅很有经验,“有些小路,如果两边低中间高,那可能就是进鸡厂的路。那是大卡车压出来的。”果然,在走了40分钟后,转过一个山口,就出现了描述中的“路”。说是路,其实全是小石头垫出来的,只有运送鸡饲料和送雏鸡进肉鸡出的卡车才能进出,轿车一上去就可能刮底盘。
据技术人员介绍,圣农兴建养鸡场,有一些基本的标准,比如,地势高,阳光足、排水好、向阳背风、水源充沛、水质优良、远离城市和居民点,更不能有禽类养殖;最好三面环山,可以有效利用山体的天然阻隔;鸡的饮用水全部来自地下60米的地下水。由于全部采用机械化运作,自动供水、喂料、通风和保温,因此一个鸡舍只需要配备一个饲养员即可。每一栋鸡舍一个周期都可以养3万只鸡,一批鸡出栏后,饲养场就要采取封闭措施,空置半月进行消毒,才允许下一批次饲养。
“这些都是为了防止外来污染,避免感染疾病。”傅光明说,参观人员也不能进鸡舍,只能在厂门外边拍些照片。据了解,今年1至8月,圣农公司已完成鸡场选址并签订合同达到118个,其中开工建设的40多个,目前圣农建成投产的鸡场近80个。
近似于苛刻的条件,正是圣农近年来迅速发展保障。2004年至2006年爆发禽流感时,圣农却逆势而上,年屠宰量从1000万羽上升到5000万羽。2009年7月,百胜集团在北京与3家鸡肉供应商签订3年期、总采购额50亿元人民币的战略合作协议。其中一家就是圣农。这是从1994年,圣农成为肯德基供应商后,获得的最有利的订单。以前,多为半年参与一次竞标的竞价采购,虽然从未落下,但手续之繁杂、竞争之激烈,也着实折磨人。
■ 编织绿色链条:
两边市场 中间计划
回到光泽县城,走进位于城东的两个肉鸡加工厂,经过严格消毒程序,进入厂区后,景象豁然而变。这虽然是圣农工人最多的部分,但从电麻到冷藏贮存,10多道工序中大部分工作依然由机械流程完成。工人主要集中分割、包装到冷冻的环节。
除了这两个工厂,圣农的第三、第四肉鸡加工厂已经开始建设。在福建省光泽县华侨乡增坊村兴建的邓家源、火龙两个国家级祖代种鸡场也顺利开工建设。圣农的熟食厂计划也在快速推进,其计划是,在十二五期间,再建8个食品厂,使食品厂总数达到10个,销售收入从现在的2亿元达到20亿元,出口总额达到1亿美元。“我们两边是市场经济,中间是计划经济。我们的工作就是把植物蛋白转化成动物蛋白。”傅光明说,只要公司能够控制生产的部分,逐渐都要自己来做。这看似与西方流行的社会分工理论相悖,实际上,这是傅光明27年养鸡经验的总结。“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供安全的鸡肉。我这辈子,只干这一件事,就一定要把它干好。”傅光明说。
对于计划与市场的分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斯曾用“交易费用”来做出精确描述和解释。他认为,只要内部交易费用低于外部费用,企业自主生产在经济上就是划算的。傅光明虽然不太了解这个理论,但他多年来精心编织的绿色循环经济链条,正契合了这个理论。
从1983年到1992年,圣农就为自己的循环经济体系,打造了坚实的基础,总结并初步实现了“产业一体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生态环境化”。
此后圣农循环经济链条的延伸与发展,基础都来自于此。从1993年到2002年,这是圣农转型的提升阶段。傅光明说,“圣农虽然处在山沟,但思想不能停留在山沟;养鸡是传统行业,但生产技术和加工设备不能局限于传统。”在第一阶段,圣农养500只鸡要三至五人,如今一个人就能养3万只鸡,完全实现了现代化养鸡,这就是设备现代化带来的效率。
从2003年开始,圣农开始了第三次转型,开始重视资本运作、全力打造企业文化和圣农品牌,形成了“产业经营、资本经营、文化经营”齐头并进的局面。2009年10月21日,圣农A股首发成功,为圣农产业扩容和升级带来了近8亿元的新资金。此外,由于成功上市,企业形象和法人治理结构以及抗风险能力等都得到了提升和提高,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纷纷和圣农签订新的战略合作协议和授信协议。目前,圣农已获得各家银行的综合授信超过35亿元。
3年前,由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副秘书长陈凡博士带领的国务院专家组到福建光泽县调研后,提出了“圣农模式”这个概念。专家组认为,所谓“圣农模式”,实际上就是圣农公司形成的“一主两副”产业链,即以种鸡饲养、苗鸡孵化、饲料加工、肉鸡饲养、深加工的肉鸡主业链,以鸡粪生产生物有机肥、以生物质发电的副业链,以鸡的废弃物(鸡毛、鸡肠)和屠宰下脚料(鸡血、鸡骨架)开发利用的副业链。
圣农不仅基本实现了“零废弃、零排放、零污染”,通过打造循环经济,变废为宝,还增加了经济效益。比如,圣农虽投资千万元建立了两个污水处理厂,每天能处理污水3000吨,但另外一项,圣农的鸡粪发电厂,首期两台机组发电量就达1.68亿千瓦时,就能实现年产值7000万元。再比如,鸡身上原来不用的一些东西,现在可以用来做宠物饲料。
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培养五十个百亿企业。对于圣农这样实行“N次生产一次产出”、从孵化、种鸡、饲料、屠宰、深加工到运输都自己做的企业,整体做到400亿产值才可能达到终端销售额100亿的标准。
对此,傅光明信心十足。圣农在稳住中间自己最擅长的部分,同时积极向两边延伸。比如,圣农将借助生肖文化,把鸡文化做深、做透、做精,建成一个商机无限、财源滚滚的金鸡文化旅游产业链。“让金鸡文化为光泽插上美丽的金翅,飞向全国,飞向世界。”傅光明最后说。